
编者按

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
在近70年的漫长岁月中,一代又一代新医人砥砺前行、接续奋斗,用青春和奉献书写了新医的光辉历史,为新疆医学教育和医药卫生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漫漫征途、初心不改!新疆医科大学开展红色档案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在全面推进校史档案资料抢救性保护之际,大学官微陆续推出“新医·记忆”专栏,带您重温新医近70年的发展历程中大量宝贵的红色档案,深入了解具有历史意义和保存价值的实物资料,共同追寻老一辈新医建设者的奋斗足迹,感受一代代新医人顽强拼搏的精神力量。
赓续红色血脉、传承新医精神让我们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奋力谱写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篇章!
追忆建校元老:欧阳甲

欧阳甲,1933年7月生于湖南省常宁市。1956年从湘雅医学院毕业后,响应党的号召,自愿参加边疆建设,到新疆医学院附属医院外科工作。1975年任骨科副主任,198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任外科教研室副主任、骨科主任。1986年至1994年,历任新疆医学院医学系主任,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院长,带领班子成员积极进取、锐意改革,支持医院快速发展。欧阳甲曾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第四届和第五届委员会委员,新疆医学会骨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主任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荣获“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称号,获“全国边远地区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退休后,他应邀任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宁波骨科分会副主任委员,成为宁波大学医学院脊柱外科的开拓者、奠基人和终身教授。他带领团队发表论文近150篇,曾担任《中华骨科杂志》编委、《中国脊柱脊髓杂志》副主编、《颈腰痛杂志》副主编、美国《spine》杂志顾问编委等,晚年荣获了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突出贡献奖”。2023年1月,欧阳甲因病去世。
兢兢业业踏实工作
欧阳甲来院后,在外科得到乔若愚、黄南卿、樊苏培、钱中希等主任的带教和指导,他学习认真、工作踏实,1959年赴天津医院参加全国骨科医生第六期学习班学习一年。他秉承前辈们严格、严谨、严肃的治学态度,认真工作、刻苦钻研,综合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

1987年12月,时任卫生部部长陈敏章来院视察工作(右二:欧阳甲)
每次手术前,欧阳甲都会带领年轻医生翻阅大量学术书籍和期刊杂志,对手术过程进行反复演练。手术前,他会仔细询问、反复确认每一个细节,“手术器械都备齐了没有?”“有没有亲自检查验证?”哪怕是年轻医生术前汇报的一张血常规检查单,他都不允许出现“可能”、“大概”或“差不多”这样模糊的词汇。因为在他看来,脊柱手术不允许有一丝一毫的不确定,稍有疏忽,可能会导致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欧阳甲认真细致、严谨严格的工作作风,也影响了周围的年轻同事们,让大家养成了细致再细致的职业习惯。

手术中(左一:欧阳甲)
每一台颈椎手术后,欧阳甲都会开展夜间查房,不间断地观察患者的术后状态。好几次,患者的并发症风险就是在这样的夜查房中被及时发现并及时排除的。他几十年如一日,坚持“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帮患者之所需”,脚踏实地地为人民健康服务。一批批年轻医生们至今还保持着前辈深夜查看术后患者的好习惯。
结合临床科研创新
开院初期,乔若愚主任带领欧阳甲、舒敬桑、王孝先、李廷泰等年轻医师开展了“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并驼背矫形术”和“经前路钩椎关节切除治疗颈椎病”等高难度手术,并于1978年获得了自治区及全国科技大会、全国首届医药卫生科技大会“优秀成果奖”,展现了团队临床与科研的充分结合,并不断提升在临床实践中探索与创新的水平和能力。

欧阳甲给门诊患者诊病
欧阳甲在专业上具有很高的悟性和创新能力。为了保证完成高质量的手术,他想尽一切办法克服困难。没有微型笔式电钻怎么办,他就用口腔科的牙钻来替代。手术时的光源不好怎么办,他就借用耳鼻喉科的额镜用于手术时的照明。实在没有工具的情况下,他干脆亲自动手改制手术器械,没有条件就自己创造条件。1974年7月,他与同事们设计研制了一、三翼钉固定术中使用的“十字形手术架”,解决了临床的设备需求。1976年,欧阳甲首次对一位因颈椎病导致瘫痪和大小便失禁的患者实施了前路直接切除脊髓前方深部骨赘为目的的高难度、高风险颈椎前路扩大性减压术,并取得成功。患者在术后半个月就恢复了健康。这项技术随后在全国得以推广。之后,欧阳甲又陆续开创了微创颈椎潜式减压术,以及技术难度更高的侧前方减压术、钩椎关节切除术和Y型减压术等多项新技术。手术有效率达98%,在当时处于国内外的领先水平。

欧阳甲指导研究生(右一:欧阳甲)
1980年,欧阳甲主持完成了“骶髂关节手术的新入路”、“混合型颈椎病新手术”、“用CTM诊断颈腰稚间盘突出症”、“颈椎损伤和腰椎管狭窄定位诊断”等重大研究课题,多次荣获了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和四等奖。1986年,作为疆内首批获得研究生导师资格的教授,欧阳甲悉心指导培养了数十名研究生。他的学生秉承师训,情系天山南北,面向祖国大地,致力于救死扶伤、潜心钻研,迅速成长为学科带头人和专业骨干,为新疆的骨科事业和脊柱外科专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1992年,少数民族特培生毕业合影(第一排居中:欧阳甲)
求真务实履职尽责
欧阳甲勤奋务实、工作能力强。在担任新疆医学院附属医院院长期间,他坚持以医疗质量为核心,决策果断、雷厉风行,坚持“医教研并举、科技兴院”的办院方针,在改革内部管理机制的同时,积极大胆引进先进现代化医疗设备和新技术,使医院的医疗技术和水平迈向跨越式的发展阶段。1993年,在医院已具备国际先进的全身CT的基础上,他又率先引进了0.5 Tesla核磁共振。1994年置换了心、脑血管造影机(DSA)等大型现代化医疗设备。在骨科领域,他于九十年代初在国内较早引进了关节镜和椎间盘镜等医疗检查系统,同时大力支持和实施了关节置换和Harrington、CD、RF、AF等国内外先进的脊柱矫形内固定系统,应用于复杂脊柱脊髓疾病的诊疗中。欧阳甲坚持从新疆特高发和重大疾病切入,坚持科研与临床的紧密结合,使全院的科研实力、研究水平和诊疗服务能力不断提高,赢得了社会各界和广大患者的认可。

1987年9月,美国罗马林达大学心脏手术团队来新疆医学院访问交流(右一:欧阳甲)
欧阳甲积极开展疆内外的学术交流活动。1994年牵头主办了全国性的骨科年会;1996年参加首届华裔骨科年会并举办了新疆站高峰论坛。先后派出工作人员到世界各地学习交流、进修、攻读学位。同时,他还邀请世界知名的专家学者及国际友人前来医院参观考察、手术演示、学术交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医院人才培养、科研与医疗水平的快速提升。

欧阳甲在埃及萨拉姆大学作学术报告
1993年10月15日,经国家和自治区医院分级管理委员会评审团的认真评审,新疆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以 973.2分的全区最高分,被评为自治区三级甲等医院。
壮心不已深耕专业
1996年,在新医工作了四十年的欧阳甲不舍专业,作为引进专家入职宁波三院骨科,继续以赤诚之心和高超的技术投入到教书育人、治病救人的脊柱外科医疗事业中去。宁波三院的骨科建设成了宁波市首批重点特色专科,多项技术达到了国内外先进水平,并填补了多项医学研究领域的空白。

新疆医学院附属医院团队赴石油准东医院对接帮扶工作(第一排右一:欧阳甲)
欧阳甲在近六十年的职业生涯中勇于探索、严谨求实,他常说,“我们的目光要向世界看齐,千万不要只跟在别人后面,业务上要精要勤,要勇于开拓创新,这样才能使我们的骨科事业不断推进,比肩国际领先水平。”晚年时的欧阳甲依然干劲十足,他带领团队负责的“骶髂关节结核的手术治疗”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上颈椎损伤、畸形及其不稳的临床研究”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成人原发性腰椎间盘炎的诊治”项目荣获军队医疗成果奖奖三等奖;“颈椎空心螺纹内固定器的研制与临床应用”项目荣获军队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欧阳甲在担任众多杂志编委期间,审阅了大量稿件并撰写述评及专家讨论意见。作为国内外的知名专家,他审稿格外认真,对每篇稿件都会反复阅读、仔细推敲。尤其是来自基层的医务工作者撰写的文章,他都会在审稿意见中详细列出客观、中肯的修改意见。大家深切地感受到他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和为学科发展无私奉献的精神。欧阳甲教授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黎玉秀
欧阳甲的妻子黎玉秀,教授、主任医师,籍贯广东省开平县。1958年从湘雅医学院毕业后,曾在河南信阳人民医院工作。1960年5月,来到新疆医学院附属医院内科工作。随着专业的细分,于1974年至1975年在北京协和医院进修消化专业一年。学习归院后,成为医院消化科筹建内镜室负责人之一,和同事们在新疆率先开展了纤维胃镜、乙状结肠镜、胰胆管镜的临床诊治工作,提升了消化科的诊疗水平。

1972年,新疆医学院附属医院医疗队深入木垒县农村为当地农民义诊(左二:黎玉秀)
黎玉秀脾气温和、待人诚恳,三十余年坚守医疗、教学工作一线,深受同事们的尊重。她工作认真、经验丰富、态度严谨,受到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她为人低调谦虚,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承担诊断学、内科学的本科教学工作,对年轻的住院医师和进修医师更是耐心指导。

为病人做胃镜检查(右一:黎玉秀)
她是学生们喜爱的好老师,于1998年4月退休,2013年1月逝世,享年80岁。

欧阳甲正在给学生讲课

1986年,新疆医学院成立30周年时欧阳甲、黎玉秀在教学楼前广场花坛旁合影

欧阳甲、黎玉秀在南山欧阳甲的一生,是兢兢业业、勇攀高峰的一生,是为广大病患解决病痛、仁心济世的一生。他与妻子始终立足岗位一线,孜孜不倦、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值得一代代新医人学习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