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记忆 /
新医·记忆【红色历史人物】| 追忆建院元老:袁昌炽
时间:2024-06-06   供稿:赵静、贾文霄、刘文亚、项平、路晨昱 单煜辉、张淑红   点击:9

编者按

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

在近70年的漫长岁月中,一代又一代新医人砥砺前行、接续奋斗,用青春和奉献书写了新医的光辉历史,为新疆医学教育和医药卫生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漫漫征途、初心不改!新疆医科大学开展红色档案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在全面推进校史档案资料抢救性保护之际,大学官微陆续推出“新医·记忆”专栏,带您重温新医近70年的发展历程中大量宝贵的红色档案,深入了解具有历史意义和保存价值的实物资料,共同追寻老一辈新医建设者的奋斗足迹,感受一代代新医人顽强拼搏的精神力量。

追忆建校元老:袁昌炽

袁昌炽,1918年4月出生于浙江省鄞县。1945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后更名为上海第一医学院)。1945年7月至1955年7月,任上海第一医学院病理科助教,附属中山医院放射科住院医师、助教,主治医师、讲师。1951年任上海市医学会放射科专科分会主任委员,1951年8月参加上海第二批抗美援朝医疗队,1955年7月,响应祖国号召支援边疆建设,参加了新疆医学院艰苦的创建工作。

上海第一医学院选派支援新疆医学院的部分医师合影(右三:袁昌炽)

袁昌炽专业基础扎实,临床思路清晰,教学经验丰富,在放射学尤其是放射治疗上造诣颇深,为筹建和建立新疆医学院放射医学教研室和附属医院放射科做出了重要贡献。1959年任放射科及教研室主任,1962年聘任为放射医学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并被任命为新疆医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分管医院教学与医疗业务工作。他积极学习和分享内地先进理念,为新疆医学附属医院探索医疗、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密切结合,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与教学质量发挥力量,为新疆医学院培养各族医学人才、服务新疆人民健康奉献了自己的心血和智慧。1981年被聘任为主任医师,担任中华放射医学会新疆分会第一届(1979-1986)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

上海第一医学院参与新疆医学院建设的医务人员合影(最后一排左二:袁昌炽)

建院创科,功绩显著

1955年8月,袁昌炽来到正在建设中的新疆医学院,积极参加建院义务劳动外,还赴北京、天津、上海进行医疗设备和材料的采购。

他理念先进,认真负责、踏实严谨,先建章立制、再系统培训,带领年轻的团队筹建起新疆医学院放射医学教研室和附属医院放射科,在保证放射科满足临床科室需要的同时,出色地完成了教学工作和科室技术骨干的培养工作。

他要求科室关爱患者,努力钻研,不断提升业务水平,在各项技术的启用、业务调整前都先深思熟虑,经过多方调查研究和对团队系统规范的培训后才进行启动,并密切观察效果,发现偏差及时纠正。

科室开展工作研讨(左一:袁昌炽)

1956年建院伊始,放射科就配置了3台X光机。1957年引进镭和X线治疗。1967年装备了钴60治疗机,随后又根据临床需要引进一台进口大型X光机和一台国产400毫安X光机,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支持。他组织和指导放射科开展科研工作并做出一定成绩,但从不参与署名。

1975年,张士健应用X线放大与断层摄影诊断矽尘肺病,韩开南等用X线诊断神经纤维瘤;1979年,方昆豪等编著《临床泌尿外科X线诊断学》;1981年,苏星芳等用X线诊断混合型结缔组织病,孙绪荣用X线诊断先天性单纯二尖瓣关闭不全、包虫病等,李秀凤开展了新疆女性骨盆生理常数调查,苏茂昆等开展鼻咽癌脑转移治疗和皮肤癌放射治疗,许素玲等开展了全身照射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及恶性肉芽肿放射治疗……这批由袁昌炽带领成长起来的放射医学优秀人才,为以后的学科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保证了放射科与各临床科室快速而紧密的联系着,同步、快速发展壮大,引领新疆医学事业不断前行。

1955年,上海第一医学院选派医师在新医的第一个冬天(左二 :袁昌炽)

坚韧不拔,风雨兼行

袁昌炽性格耿直,在新疆医学院和附属医院的建设过程中,积极学习、认真思考,不断加深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坚持真理,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意见,竭尽全力为新疆医疗卫生事业服务。

上海第一医学院副院长沈克非来院指导工作(左二:袁昌炽)

袁昌炽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教学工作。在担任附属医院副院长后,负责临床教学行政管理,以渊博的学识和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大胆改革,建立起良好的教学秩序。他结合新疆实际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创造了“X线诊断学小班上课法”,提高教学质量,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和认可,并在临床实践教学中得到推广。

开展教学观摩(靠窗右二:袁昌炽)

1965年,新疆医学院附属医院护士学校四期毕业师生合影(第二排右七:袁昌炽)

1979年,袁昌炽分管附属医院的医疗业务。他高度重视医疗质量管理,倡导把其作为一项关系医院生存与发展的系统工程严格执行。建立起从院领导到科室主任,从临床医生、护士到后勤工作人员的全员重视、全员参与、全员负责的管理办法,认真落实医疗质量与安全的核心制度,保障医疗安全。同时,他坚持问题导向,深入临床一线,从患者和临床医护工作的角度出发,了解病人病情、治疗情况,了解临床医护人员的需求,查找医疗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弥补与整改措施。他还关注加强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广大医务工作者要热爱医生职业,要有事业心和责任感,刻苦钻研、精益求精,敬佑生命、救死扶伤,提升团结协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在和谐的环境中做好医疗服务和教育工作。

上海第一医学院参与新疆医学院建设的医务人员合影(第四排左四:袁昌炽)

情深似海,共克时艰

部分参加新疆医学院建设的医务人员合影(第二排左四:袁昌炽)

袁昌炽和妻子伉俪情深、互敬互爱,和谐的家庭是他们最大的后盾。袁昌炽的妻子是全国知名的传染病学专家、华山医院终身教授徐肇玥,是他在上医的同班同学。

徐肇玥毕业后留在上海医学院华山医院内科工作,两人晋升主治医师后于1950年7月结婚,1955年8月,袁昌炽来疆时两个女儿分别是4岁和2岁。上海医学院华山医院1956年建立传染病科与传染病教研室,徐肇玥是创始人之一,她带领学科攻坚克难稳居国内领先地位。他们虽然分居两地,但是互相理解、互相支持,还有两个懂事、友爱互助的女儿,助力夫妻俩投身医学教育事业。

1987年,袁昌炽退休回到上海。1996年5月27日,袁昌炽因心脏病突发,经抢救无效,在上海逝世,享年78岁。袁昌炽生前曾嘱咐过两个女儿,如果他走在妻子的前面,她们一定要把妈妈接到身边奉养,他不愿让妻子年老时孤独一人。

新疆医学院部分专家合影(站立左八:袁昌炽)

袁昌炽只身援疆30年,总是借助探亲的机会了解上医华山与中山医院的诊疗技术新进展与医疗教育管理新理念,努力将交流、切磋所得带回医院,为发展新疆医学院与新疆医疗卫生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退休后,他最开心的事就是和一起支援新疆医学院的同事们回忆那段共同奋斗的经历,向学校提供学科建设、管理提升等方面的最新资讯和研究成果,期望新疆医学院发展得越来越好,为新疆各族群众的健康作出更大贡献。

袁昌炽吃苦耐劳、勇于担当,为新疆医学院与附属医院的建设发展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汗水,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位医务工作者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他坚强的毅力和奉献精神值得新医人永远学习。

上一条:新医·记忆【红色历史人物】| 追忆建院元老:何恩泉
下一条:新医·记忆【红色历史人物】|追忆建院元老:钱中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