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记忆 /
新医·记忆【红色历史人物】|追忆建院元老:钱中希
时间:2024-04-01   供稿:赵静、穆金昌、盖娟、张铸、木拉提·阿不都热合曼   点击:9

编者按

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

在近70年的漫长岁月中,一代又一代新医人砥砺前行、接续奋斗,用青春和奉献书写了新医的光辉历史,为新疆医学教育和医药卫生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漫漫征途、初心不改!新疆医科大学开展红色档案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在全面推进校史档案资料抢救性保护之际,大学官微陆续推出“新医·记忆”专栏,带您重温新医近70年的发展历程中大量宝贵的红色档案,深入了解具有历史意义和保存价值的实物资料,共同追寻老一辈新医建设者的奋斗足迹,感受一代代新医人顽强拼搏的精神力量。

追忆建校元老:钱中希

钱中希,1923年10月出生在浙江徳清县新市镇。1946年6月大学曾就读上海德国医学院、上海临时大学,毕业后在上海中美医院、上海中国红十字会医院工作1年后到上海中山医院,历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讲师等职,是我国外科学先驱黄家驷教授的弟子。1953年11月至1954年5月赴东北军区医院帮助开展胸外科的手术和治疗工作半年。1955年7月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告别父母妻小来到新疆,开启支援新疆医学院的开创与建设工作。曾任新疆医学院附属医院外科教研室副主任、外科副主任、胸心外科主任等职。

上海第一医学院参与新疆医学院建设的医务人员合影(第二排右五:钱中希,第一排右五:妻子郭芝芗)

钱中希在胸心外科学领域造诣颇深,是新疆医学院及全疆胸心外科的开拓者和学科带头人,在全国胸心外科界都很著名。1957年率先在新疆开展了二尖瓣手术,1965年成功实行了新疆首例低温下心脏直视手术。1978年将胸心外科分为心脏外科和胸外科两个专业。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发表期刊论文近80篇,两次获自治区卫生厅科技进步奖,还荣获新疆优秀专家和优秀科技工作者等称号。 曾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全国委员,新疆外科学会乌鲁木齐分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协新疆委员会委员,中苏友协理事等职,还曾是自治区政协第五届委员,积极为新疆的文教卫生事业建言献策。

钱中希在新疆医学院一期开学典礼上作为教师代表讲话

 

 

严谨认真,踏实进取

钱中希在东北军区医院帮助支持开展胸外科的手术、治疗和临床管理工作期间,工作踏实有条理,理论结合实践认真带教,爱护病伤员细致查房、检查、手术和监护,尽心竭力救死扶伤的精神获得军区医院赠送锦旗与军区的嘉奖。 钱中希1955年8月来到在建的医学院参加建设工作,能到兄弟医院(军区医院,自治区人民医院,七道湾、石河子兵团医院,友谊医院等)参加会诊和手术救治病人鼓舞了他的干劲,1956年5月,成功地为一位50多岁的哈萨克族牧民进行了食管肿瘤切除术;开院后为了尽快更好的治愈各族患者,立即埋头查阅文献做实验,1957年10月,在狭小的手术敷料室内,使用简陋的设备,成功地完成了新疆第一例心脏二尖瓣闭式扩张术。 钱中希1956年获全国第一次职工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积极分子,同年获新疆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积极分子,1957年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先进工作者,196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医疗卫生先进工作者。并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医药卫生组学习小组长,1962年10月在新疆医学院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新疆医学院开院时踏实进取的优秀教师代表之一。

钱中希和团队在手术中(右二戴眼镜弯着腰者:钱中希)

学术引领,专业发展

钱中希带领同事在参与建院劳动与分派工作的同时,有序拓展了胸心外科的诊疗业务,相继开展食管、贲门肿瘤、肺部及纵隔肿瘤及囊肿等手术,但新疆还有许多的先心病和严重的心脏病患者需要救治,他想方设法从上医运来实验材料,推动医院建立外科实验室,带领同事们开展心脏外科临床实验并取得进步:1958年开展心包切除术;1959年开展新疆首例心脏主动脉狭窄术;1960年开展新疆第一例室间隔缺损缝合术;1963年开展应用人工心肺体外循环动物实验;1965年成功地进行了心脏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1980年经他指导开展了难度更大的心脏法乐氏四联症手术;1984年,他又完成了“氧合血心麻醉作用于缺血后复灌期心肌的实验观察”,支持心脏外科技术持续提升。

新疆医学院胸心外科团队正在讨论病历(右二钱中希)

钱中希常说外科医师绝不是开刀匠,他必须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技术,并且非常重视随访,以及时了解病人术后病情变化,帮助病人及早康复并不断提升救治水平。1984年“人工心脏瓣膜替换术应用于临床”获卫生厅科技成果奖四等奖。

参加新疆医学院建设的上海第一医学院部分医务人员合影(第一排左四:钱中希,右四:妻子郭芝芗)

钱中希还非常重视严重危害新疆广大牧民的重大疾病和地方性疾病。在山区的哈萨克族牧民中食管癌发病率高,这立即引起钱中希和团队的关注,他组织启动胸心、食管、预防医学等方面的专家开展调查和研讨治疗对策。还带领科室对包虫病的防诊治开展研究,认为包虫病要防诊治并重,从源头抓起,不只限于做开刀匠,要参考其他农牧业发达国家的工作经验科学预防。

黄家驷教授(第二排右四)来新疆医学院指导工作(第二排右三:钱中希)

1980年,我国著名胸外科专家黄家驷教授主编《胸心外科专著》“胸寄生虫外科”章节由钱中希主笔。1984年,“胸包虫外科治疗二十五年的经验”获卫生厅科技成果奖二等奖。1985年,世界155位专家合著《国际心胸外科学》“肺包虫”章节也由钱中希主笔。1993年10月12日,钱中希和同事共9人参加在北京召开的第十六届国际包虫病会议,大会收到26个国家和地区182位学者的257篇论文,我院有25篇论文收入论文摘要集。

钱中希教授懂得德语与英语,唯一的爱好就是到图书馆看书,他常年潜心学习认真钻研,努力追随导师黄家驷教授和上医老师们的步伐,带领团队填补了新疆一个个医疗技术空白,为新医第一附属医院培育了一支技术过硬的胸心外科专业技术队伍,于1978年分为胸、心外科两个专业,胸外科有刘瑞霖、吴明拜,库尔班·赛力、赵孝源、王厚峋、陈刚、张铸、伊力亚尔·夏合丁等,心脏外科有郭水源、乔峻、王小南、郦志军、杨德泉、申康等一批骨干人才,大家在钱中希教授的引领下共同努力,使新疆医学院在胸心外科专业始终跻身于国内先进行列。

勤奋不息,桃李遍天下

钱中希临床经验丰富,思维缜密、授课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给广大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常年坚持把先进技术向基层推广,经常深入到全疆各地开办学习班、进修班和进行技术指导。在他的精心带领与培养下,新疆医学院和附属医院胸心外科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也带动和促进了全疆各地胸心外科技术的起步与发展,80年代有乌鲁木齐多家兄弟医院和地州医院先后开展了心脏手术,伊犁自治州人民医院1984年4月也成功地为一例心脏病患者进行了心脏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

年轻时的钱中希

钱中希热爱医学事业,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在40多年的医教研工作中兢兢业业,是新疆医学院第一批硕士研究生导师之一,在带教年轻医师和医学生过程中以身作则,要求大家工作严谨快节奏,做手术精益求精,搞科研一丝不苟,写论文实事求是。钱中希为使年轻医师尽快成长,还尽可能创造条件为年轻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学习先进技术的机会,每逢有大型全国性学术交流会,他总是鼓励青年人积极参加,通过学术交流促进人才培养,加强学科建设,提升专业水平。

年轻时的钱中希和郭芝芗

1958年,钱中希的爱人郭芝芗从上海第一医学院中山医院手术室调来新疆医学院附属医院手术室任护士长直至1981年退休,她曾于1950年12月至1951年8月参加过上海第一批抗美援朝志愿军医疗队在齐齐哈尔陆军医院工作,1961年8月在新医加入中国共产党,又为新医的外科手术及护理事业做出了的很大的贡献,是一名优秀的护理工作者。忠孝难两全,因为难以割舍的新疆胸心外科事业,钱中希和郭芝芗思考再三,让正常退休后的妻子先回上海照顾年迈的母亲,钱中希又只身留守新医认真的工作着,直到1985年退居二线还每天参加查房和手术讨论,带教指导研究生们。

1993年,新疆医学院团队参加包虫病国际会议(左四:钱中希)

春催桃李育新果。钱中希在几十年医学教学生涯中,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专业技术人才。他们除了成为全疆各级医疗机构的中坚,还不乏到内地省市勇挑重担的专业领军人才,为我国胸心外科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钱中希教授光荣退休后,得以回沪与家人团聚,他和妻子时常惦记着新医的建设与发展,不时的将上海与国外专业新进展如微创手术技术等资讯传递给新医的骨干们。钱中希和郭芝芗于2003年专程回到新疆看望第二故乡,本想到50周年院庆再回新医,但于2005年3月26日与世长辞,郭芝芗和子女们按钱中希教授遗言将他的部分遗物埋葬于新疆,并在院领导的陪同下在鲤鱼山上种下了两棵“小树”,代表着钱中希教授创建和挂念的“胸外科”和“心外科”,他们和新医一起不断发展壮大。

晚年时的钱中希和郭芝芗

钱中希教授与妻子郭芝芗护士长一起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投身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建设与发展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深受医学生、患者和同事们的爱戴和尊敬,他们全身心为新疆和新医的建设,为医疗、护理、教育事业的发展进步努力奋斗,他们是我们全体新医人的榜样,激励我们砥砺前行。

 

 

上一条:新医·记忆【红色历史人物】| 追忆建院元老:袁昌炽
下一条:新医·记忆【红色历史人物】|追忆建院元老:樊苏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