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健康说
【新医健康说】“你的眼里到底有没有我!”
时间:2024-04-01   供稿:眼科 姚静 李瑶   点击:9

 

“看我干嘛!看黑板!”

“看黑板干嘛!看我!”

“你的眼里到底有没有我!”

对于不少孩子来说,上学时总会受到老师们类似上述的“灵魂拷问”——也许因为春天的阳光太熏人,或者题目太难总出神,抑或是——我们今天将要说到的眼科问题:

“不是臣妾不愿,是臣妾做不到啊!

“医生,你说我这孩子怎么回事,老师经常说他/她上课不专心,眼神不知道瞟哪里去了!”遇到这种情况,家长需要提高警惕,这很可能是间歇性外斜视的表现,必须带孩子到专业的医院进行相应检查。

间歇性外斜视是亚洲最常见的斜视类型,在中国学龄前儿童中的患病率约为3.24%。一项间隔5年的研究发现,间歇性外斜视的患病率从2.78%上升到了4.69%,推测可能与近视发病率的快速升高有关。成人中间歇性外斜视也不少见,随着年龄增长,眼睛融合控制力下降,斜视的频率和度数会逐渐增加,于是眼神总是不受控制地外飘,甚至转变成恒定性外斜视。“为什么你总是不看着我?你眼里到底有没有我?”由于大家对间歇性外斜视缺乏认识,旁人常常觉得你很怪或误以为你不尊重他。

那么,什么是间歇性外斜视呢?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副主任、援疆专家姚静为您介绍一个简单的自测方法,帮您确认眼神:

用手电筒或手机的灯照射在两眼正中的鼻梁位置,然后观察黑眼珠上的反光点。

如果双眼反光点都在黑眼珠正中,则基本排除斜视可能;如果一眼的反光点在黑眼珠正中,另一眼的反光点在偏黑眼珠内侧,那么就是外斜视了(图1)。

间歇性外斜视,顾名思义,大多数情况下双眼的位置是正常的,但在发呆、疲劳、阳光等情况下,一只眼会偷偷地向外飘,一经提醒,外斜的眼睛又会迅速“还魂入鞘”恢复到正位,看远时特别容易出现此类情况。

外斜视示意图

左图为正常眼,注视正前方的灯光时,

双眼黑眼珠的反光点都在中央;

右图为外斜视眼,注视正前方灯光时,

一眼黑眼珠的反光点仍在中央,另一眼由于眼球外飘,黑眼珠的反光点位于内侧。

虽然间隙性外斜视患者大多数情况下眼位是正常的,但危害仍然很大

1.外观问题

你的眼神总是外飘,老师会认为你上课不专心,同学会觉得你眼神奇怪,领导、同事或朋友会觉得你不尊重他们,直接影响升学、择业、升职和择偶等。

2.立体视问题

间歇性外斜视很少影响单眼视力,但它是导致立体视下降和立体盲的主要原因。你眼里的世界依然是清晰的,但它可能从3D降维成了平面(严重的立体盲患者)。小时候容易摔跤,上学时阅读容易错行,接球准确性差,停车定位不准,都可能和立体视下降有关。航空、驾驶、测绘等专业需要精细的立体视。因此立体视下降不仅影响你日常生活和学习,还会使职业生涯受限。

3.容易视疲劳

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睛融合功能会逐渐减退,为了维持两只眼在正常位置,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的眼部肌肉就要花更大的力气,常此以往,视疲劳是难免的。有的患者还会出现视物模糊、视物变小、头痛等症状。

4.自卑和社交障碍

心理影响也是间歇性外斜视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

5.和近视的关系

关于大家关注的近视和间歇性外斜视的关系还不明确。近视是间歇性外斜视的高危因素,近视的患者比非近视患者更容易发生间歇性外斜视;间歇性外斜视患者中近视比例更高,发展更快,但间歇性外斜视是否影响近视的发生和加快近视的发展还有待证实。

确诊是间歇性外斜视,该怎么处理呢?

1.如果斜视度数小、控制好、立体视正常、可以先观察,必要时可做一些融合和立体视训练,但这些训练并不能治愈斜视,只是增加对斜视的控制力。手术前不推荐进行融合训练,可能会影响斜视度测量的准确性。

2.如果斜视度数大、斜视频率增加、危及立体视、视疲劳症状明显、影响心理和社会交往,建议尽早手术。早期手术对于恢复眼球正位和改善立体视都有帮助。

“可我大多数时候都是正常的,现在就做会不会变成‘斗鸡眼’?”

这是大家最关心的关于手术的问题。“斗鸡眼”就是医学上说的内斜视,是斜视手术的并发症之一。即使恒定性外斜视手术后也有发生“斗鸡眼”的风险,这主要是因为斜视的手术量是根据术前测量的斜视度参考量表设计的。如果个体和量表人群差异比较大的话,就有发生“斗鸡眼”的风险,但总体发生率并不高。即使发生了“斗鸡眼”,也不用过于紧张,大多数可以通过配戴三棱镜逐步矫正,极少数患者才需要二次手术。

看到这里,是不是已经准备

拿出手电筒给自己做个测试了?

绿意正盛,春光正好,

愿大家都能用一双“目不斜视”的眼睛享受每一天别样的风景~

专家简介

姚静

副主任医师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援疆专家,现任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副主任

专业擅长:擅长各种简单和复杂斜视的精准规范化治疗、儿童弱视规范化治疗、儿童近视科学防控等。

出诊信息:

每周一上午、周四上午

新医大一附院门诊B区11楼眼科门诊


上一条:【新医健康说】内分泌紊乱答疑——常说的电解质平衡,究竟是个啥?
下一条:【新医健康说】学习不认真?也许是误解,新医大一附院儿童保健科专家告诉您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