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精技术 /
以母爱之名 托起重生希望——新医大一附院多学科协作成功挽救罕见病患儿
时间:2024-06-03   供稿:肝胆包虫病外科 蒋铁民 张瑞青   点击:9

5月12日,新医大一附院消化血管外科中心肝胆包虫病外科向9岁的小患者阿木(化名)和他的妈妈阿雅(化名)打去了随访电话。这天恰逢母亲节,医务人员向阿雅致以节日的问候。

“谢谢你们,如果没有你们挽救孩子的生命,我都不知道该怎么生活下去。”

 “孩子的康复是我们携手共同努力的结果,您的母爱带给孩子的力量是任何人都无可替代的!”

五年前,年仅4岁的阿木被确诊罹患一种发病率约为1/70000的肝胆系罕见病——Alagille综合征。五年间阿木的病情逐渐恶化,最终进入了肝衰竭期。此时,肝移植已经成为挽救阿木生命的唯一有效方法。母亲阿雅毫不犹豫地决定捐肝救子。这份深沉而强烈的母爱,如同一座巍峨的山峰,支撑着她勇敢地跨越重重难关,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这条拯救生命的神圣征程。

2024年3月,阿木在当地医院接受治疗,他的父亲携带临床资料来到新医大一附院肝胆包虫病外科门诊。彼时,患儿的黄疸高达700μmol/L、凝血功能紊乱严重,还伴有低蛋白血症和大量胸腹水。经过门诊评估后,肝移植是阿木唯一充满希望的治疗途径,他需要尽快住院,完善检查,安排肝移植手术事宜。

阿木入住肝胆包虫病外科后逐一完善了各项检查,此时,他的总胆红素已升至784μmol/L,已经处在黄疸进行性加重、凝血功能紊乱加剧、三系明显降低、腹部高高隆起、胸腹水大量积聚的状态,无法接受肝移植手术。常规的治疗效果捉襟见肘,医院儿科中心小儿重症医学科(PICU)接过了为阿木进行强化支持治疗的重任。

在PICU支持治疗期间,阿木经历了两次突发心脏骤停、意识丧失等危及生命的险境,小儿重症医学科团队精湛的技术和细致的关怀,使不可能成为可能,孩子一次次与死神顽强抗争,最终成功脱险,坚持到了手术时刻的到来。

在新医大一附院消化血管外科中心名誉主任温浩教授、医院副院长吐尔干艾力阿吉教授、器官移植中心主任邵英梅教授、肝胆包虫病外科副主任蒋铁民及肝移植团队共同努力下,阿木的亲体肝移植手术成功实施。母亲阿雅的左半肝(340g)成功植入患儿体内,46岁的母亲捐肝救子,赋予了9岁儿子第二次生命。

本次治疗前后历经近半个月,小儿重症医学科和重症医学一科进行围手术期悉心维护,麻醉科麻醉移植团队、中心手术室护理移植团队术中精心护航,在多学科团队的紧密协作下,阿木顺利恢复,已成功康复出院,即将回到校园。

这是一场爱的接力,伟大的母爱和医疗团队的努力共同携手,铸就了重燃孩子生命之火的辉煌。新医大一附院将继续为各族患者生命健康竭尽全力,保驾护航。

科室简介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血管外科中心肝胆包虫病外科,是国家普外科重点专科、国家地方病重点专科、全国临床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全国普外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新疆肝胆及包虫临床研究中心。

科室常规开展肝胆良恶性疾病的各类腹腔镜手术,以及胆道疾病的外科内镜微创治疗。同时,凭借成熟的移植及显微外科技术,成功开展了复杂高难度的扩大半肝切除加重要血管重建、半离体肝切除、腹腔镜下肝切除、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等术式。肝移植团队更是在自体肝移植、活体肝移植、DCD肝移植、小儿肝移植等多种肝移植手术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为全疆各族患者带来了福祉和希望。

下一条:全国首例!拔除植入超两年无导线起搏器并同步植入LOT-CRTD 新医大一附院再次实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