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血清就能筛查人畜共患病?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医学研究院研究员吕国栋博士和他的团队研发出的新技术“红”到了央视
吕国栋博士是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生物医药和健康赛道的参赛选手,这次吕国栋带来的一项新技术,通过一滴血清就可以查出人畜共患病的患病情况,准确率在90%以上。
吕国栋博士和他的团队,研发出的全国首个振动光谱结合人工智能算法筛查人畜共患病的一项新技术,便捷、快速、检测成本低,为人畜共患病筛查带来全新的诊断方法。
吕国栋说:“把一滴血清滴在我们这个小的基片上,探头会打一个激光到样品上,之后它就会检测到拉曼光谱算法,让电脑去分类一下样品到底是有包虫还是没包虫。”
这一新技术比现有人畜共患病诊断技术的准确度更高,同时可便携至牧区避免了需固定实验室和常规检测试剂需低温保存等缺点。
吕国栋说:“因为它没有那些免疫学的检测反应过程,所以说从滴血清,检测,到数据结果出来,大概只需要2到3分钟,我们就可以获得样品的结果。”
作为新疆西藏等农牧地区特有的人畜共患疾病,目前布病和包虫病等人畜共患病的筛查多采用基于抗原抗体反应原理的试管凝集、免疫胶体金等检测技术,不仅检测流程烦琐,而且检测时间需要七天之长。
吕国栋说:“我就在想能不能换一条路,不要用传统的科研思维,去找到一条新的路。既然拉曼光谱能检测,我们就可以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去检测出来。”
吕国栋博士在得到所属研究院的支持后成立了一支研发团队,让他没有想到的是,研发初期由于技术欠缺首批的样品检测全部失败。
吕国栋说:“当时我们感觉到它没有达到最初预想的目的。我们觉得方向是很好的,既然别人能做,我们为什么做不出来。”
为了获得最准确的各类羊的血清样本,吕国栋和团队成员到新疆南北疆牧区采集感染布病、包虫病及健康羊的血清,最终成功建立了拥有1500例血清的样本库。
经过10年的努力,吕国栋和他的团队用这1500例羊的血清样本获得了振动光谱应用线性判别等机器学习算法,建立了基于振动光谱技术结合人工智能算法的3项人畜共患病筛查技术,已授权我国发明专利3项,正在申请2项。